怎么解決氧化鋁陶瓷的脆性?要解決氧化鋁陶瓷的脆性,可從材料改性、工藝優化等方面入手。我將介紹幾種常見的解決方法,包括復合增韌、晶粒細化等,并說明其原理和效果。氧化鋁陶瓷的脆性是其應用受限的主要瓶頸,目前行業內通過材料改性、工藝優化等方式形成了多種有效的解決路徑,具體如下:
一、復合增韌技術
通過引入第二相增強體構建復合陶瓷體系,利用不同相之間的界面作用分散應力,是目前應用廣泛的增韌手段。
顆粒復合增韌:在氧化鋁基體中添加碳化硅(SiC)、氧化鋯(ZrO?)等納米顆粒,顆粒與基體的熱膨脹系數差異會在界面產生微應力,當裂紋擴展至界面時,會因應力場作用發生偏轉,增加裂紋擴展路徑長度,從而消耗更多能量。例如添加 10% 體積分數的 ZrO?顆粒,可使氧化鋁陶瓷的斷裂韌性提升 40% 以上。
纖維 / 晶須復合增韌:采用碳化硅晶須、碳纖維等作為增強相,當裂紋遇到纖維時,會出現纖維拔出現象,拔出過程中纖維與基體之間的摩擦力會顯著消耗裂紋能量。同時纖維還能起到橋接裂紋的作用,阻止裂紋進一步擴展。這類復合材料的韌性可達到純氧化鋁陶瓷的 2-3 倍,尤其適用于對力學性能要求嚴苛的結構件。
二、氧化鋯相變增韌
利用氧化鋯的馬氏體相變特性實現動態增韌,是針對氧化鋁陶瓷的經典方案。
在陶瓷燒結過程中,添加的部分穩定氧化鋯(如 Y?O?穩定的 ZrO?)會以四方相形式存在。當材料受到外力作用產生裂紋時,裂紋尖端的應力會促使四方相 ZrO?轉變為單斜相,伴隨約 3%-5% 的體積膨脹。這種膨脹會對裂紋尖端產生壓應力,有效抑制裂紋擴展,同時相變過程本身也會吸收能量。通過精準控制氧化鋯的含量(通常為 10%-30%)和粒度,可使氧化鋁陶瓷的斷裂韌性從 3-4 MPa?m1/2 提升至 6-10 MPa?m1/2,同時保持較高的硬度和強度。
三、晶粒細化工藝
通過細化氧化鋁陶瓷的晶粒尺寸,減少晶界缺陷,提升材料整體韌性。
根據 Hall-Petch 關系,材料強度隨晶粒細化而提高,同時細化的晶粒能使裂紋在擴展過程中遇到更多晶界,增加偏轉次數。實際生產中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晶粒細化:
采用超細氧化鋁粉體(粒度≤1μm)作為原料,降低燒結過程中的晶粒生長驅動力;
在燒結工藝中加入微量抑制劑(如 MgO、SiO?),抑制晶粒異常長大,使晶粒尺寸控制在 5μm 以下。細化后的氧化鋁陶瓷,不僅脆性降低,抗熱震性能也會同步提升。
四、表面改性與涂層技術
通過表面處理構建梯度結構,改善材料表面應力狀態,提高抗沖擊能力。
表面離子注入:向陶瓷表面注入金屬離子(如 Ti、Ni),形成表面固溶體或化合物層,使表面產生殘余壓應力,抵消部分外部沖擊應力,同時增強表面層的塑性變形能力。
復合涂層防護:在氧化鋁陶瓷表面制備金屬(如鎳、鋁)或有機復合材料涂層,涂層可吸收沖擊能量,減少直接作用于陶瓷基體的應力,起到 “緩沖墊” 作用。例如在陶瓷軸承表面噴涂 0.1-0.3mm 厚的鎳基合金涂層,其抗沖擊壽命可延長 3-5 倍。
五、增韌機理的協同應用
實際生產中常結合多種增韌方式,形成 “1+1>2” 的協同效應。例如將氧化鋯相變增韌與纖維復合增韌結合,既利用氧化鋯的相變應力抑制裂紋,又通過纖維拔出消耗能量,可使材料在保持高硬度的同時,韌性達到傳統氧化鋁陶瓷的 4 倍以上,滿足高端裝備對耐磨與抗沖擊的雙重需求。
這些技術的應用,使得氧化鋁陶瓷在保持耐高溫、耐腐蝕等固有優勢的基礎上,脆性問題得到有效緩解,進一步拓展了其在航空航天、高 端 制造等領 域的應用場景。